首页_奇亿平台注册_首页
首页_奇亿平台注册_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火星娱乐平台-注册网址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22 03:21    文字:【】【】【
摘要:火星娱乐平台-注册网址 菜涨价主要就是因为前一段时间连续的阴雨天,导致大棚里的蔬菜不长,棚外的大白菜之类的打根儿上烂了,产量奇低。 去年疫情的时候,寿光往武汉运送蔬菜

  火星娱乐平台-注册网址菜涨价主要就是因为前一段时间连续的阴雨天,导致大棚里的蔬菜不长,棚外的大白菜之类的打根儿上烂了,产量奇低。

  去年疫情的时候,寿光往武汉运送蔬菜,每天都是几百吨几百吨的运,产量摆在那儿呢,你怎么涨价?

  今年,像玉米之类的,下雨前收割的,应该晒的时候正赶上下雨,下雨前没收的,烂在地里一堆。

  前一段时间,在某评论区里,还有个南方的教育我说寿光的大棚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的,寿光的大棚要保持恒温,要么烧炭要么用电来维持温度。

  这言论没给我吓死,我们这儿煤炭现在好像是一块八一斤,去村里收菜,啥菜批发价能到一块八一斤啊?

  所以啊,别一天到晚在那瞎想,叶子菜为啥涨价这么猛,你从货币政策上去分析,那不是有病么?

  而冬天种反季节蔬菜成本不低。典型的就是寿光那堆大棚,多少度能浇水、防寒沟怎么挖、晚上要上多少泡沫板,都是有讲究的。

  而且今年的消费需求一定比去年高。去年疫情阴霾厚重,下半年时还有多地处于严格人员流动管制;今年此时虽然还有偶发疫情,但普通人基本适应,年底的返乡人数肯定比去年高;

  九十月份一直是蔬菜菜价比较尴尬的时候,因为夏菜(你就理解成适合夏天种的蔬菜)基本退市,秋菜刚刚起步,市场价格会混乱一阵。

  北方农作物的耐涝能力本来就相对较低(也没必要),蔬菜种植尤其畏涝(极易腐烂)。要是蔬菜采摘后储存过程中遇上雨涝,那全完。

  例如去年某种蔬菜卖得不好,今年很多农户不住了,结果这种蔬菜今年价格暴涨。

  我小时候经历过5毛钱一斤的荔枝,就是因为某年广东农户扎堆种荔枝,导致丰年贱价。那时候去任何同学家里,家长都能端出一盆荔枝来,吃得你不敢做岭南人。

  不过还是比以前好多了。十二年前我在北京过冬,满街的馆子只有大白菜,找盘白灼芥蓝就算史诗级难度。

  蔬菜价格和“资本干预”以及“房产堰塞湖崩塌”没有任何关系,不要把它妖魔化了,更不要把他当做是一盘大棋。

  天气冷的早,雨水多,蔬菜价格就会上涨一波,而且今年北方又有部分省份遭灾,这也客观导致了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

  另一个是“石油”等能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运输成本的上升(油价从5块涨到7块)。

  但你即使从这些能源价格过快上涨的角度来看,这届能源价格快速上涨的罪魁祸首也是“疫情“影响下的”全球供应链“而不是所谓的”资本境外输入“。

  当然你非要拿现在部分省份“必须种主粮”而不是“经济作物”的传闻来说事也可以,但就算真有这个政策,目的也只是确保”粮食安全“。

  当大家最近正在为终于实现“猪肉自由”而开心之时,蔬菜价格却又开始飞涨,一些品类的蔬菜价格甚至已经超过肉价。

  10月15日至22日,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87元/公斤,比上周上升11.6%,同比上升27.4%。其中,菜花、茄子、菠菜、豆角和芹菜的价格环比涨幅分别达到26.9%、20.3%、17.5%、16.8%和16.7%,菠菜价格已经超过10元/公斤,同比涨幅达到85.8%。

  记者走访北京一家超市发现,茼蒿价格9.29元/斤,菠菜价格已经达到15.35元/斤,而猪肉价格还不到15元/斤。

  此外,有着中国蔬菜价格晴雨表之称的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的周指数也从9月19日开始连涨四周,其中叶菜类和茄果类蔬菜涨幅明显。据媒体报道,武汉、深圳、温州等地蔬菜价格也已连续多周上涨。

  谈到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主要有三大因素导致近期蔬菜价格上涨。

  一是极端降水。今年秋季北方频降暴雨,河南、山西都遭遇了严重洪涝灾害,秋汛毁掉了一部分蔬菜,也使一部分蔬菜不能及时种下,造成蔬菜季节性短缺。

  二是提早降温。今年北方冷得比较早,由于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天气一冷,人工会减少,从而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目前正处于蔬菜‘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基本结束,秋冬蔬菜少量上市。再加上今年异常的天气状况,导致蔬菜市场供应量减少,价格意外上涨。”李国祥说。

  面对价格飞涨的“秋菠”等蔬菜,有网友直呼“吃不起”“不如吃肉”,还有网友表示可以采取迂回策略,“最近可以先吃肉,过段时间再吃菜。”

  李国祥表示,预计从现在一直到明年春节,整个蔬菜价格将处于高位波动运行态势。从结构上看,未来半个月左右时间内,随着天气转晴,秋冬种植蔬菜转到温室大棚,受外界影响也会减少,当前“青黄不接”的蔬菜价格也将有所回落。此外,蔬菜价格快速上涨的形势也会促使种植户加快生产。政府部门也已关注到当前蔬菜价格过快上涨的情况,将加大调控和调运力度,控制物价上涨,从而控制当前蔬菜价格过快上涨趋势。

  日前,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每年的秋冬季是农产品消费传统旺季,针对前期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点状发生和华北等地连阴雨等情况,农业农村部已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指导督促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

  具体而言,将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物资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加强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价格和供求信息;组织加工销售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扩大鲜活农产品购销,坚决打击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行为;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秋季蔬菜生产,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

  本周天日没有更新文章,和之前鸽一样是回老家,说说我的见闻,老家本地菜价比往年波动大的多,普遍上涨可能是是因为极端天气,我问了常年种菜的外公是不是今年要赚钱了,得到的回答是种的很多菜都淹死了。尤其是前段时间的连续强降雨,玉米泡了还能下水收,菜一般都不高,且更加“娇贵”,很容易受极端天气影响,供给端结合需求弹性,所以很可能是供给端不足引起的。

  此外,今年不少地里还有积水,无法进行正常耕种,不少农作物都要拖过最佳耕种时机,预计本地很多农产品供应不足还会持续一些时间。当然我的观察只是小区域的情况,未必能代表大区域。

  货币超发未比能推高商品价格,尤其是需求弹性较弱的商品,少吃一碗饿,多吃一碗难受,但前提是供给稳定,比如美国在大规模印钞下仍能长期把cpi控制在2%以内,主要是可以从国际市场买来廉价产能,疫情黑天鹅冲击国际产能供给端,美国印钞下cpi才表现为快速增长。一旦供给不稳定,需求越刚性,价格波动越大,比如美国的厕纸,再比如往年的蒜你狠之类的现象,当然蒜还只是小事情,如何保证更重要农产品的供应稳定和抗风险能力尤为关键。

  而我们去看CPI时,高于市场的此前预期。另外一方面,大宗商品也在疯狂上涨。而去年疯狂的猪肉周期已经走完,很多猪肉概念股股价腰斩,甚至腰斩后再腰斩。我朋友上班的公司(农牧行业),去凉山州搞了几个规模养猪,赔得哭爹喊娘...

  而另外一方面,蔬菜和大宗商品在疯狂上涨,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怎么了?怎么蔬菜比肉还贵?

  看到这个现象,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山东烟台有家火锅店因菠菜价格波动太大而贴出公告,暂不提供菠菜。这一通操作当时也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火锅党直呼“不行,我最喜欢的就是菠菜”。但老板也有自己的苦衷:最近菠菜的货成本较高,如果改变单价、减少量,都觉得良心过意不去。虽然暂不提供,但是消费者自备或者提前线上下单到店自提,老板都免费帮洗。

  最近的菜价到底有多高?不经常买菜的朋友们可能不了解,我给大家说一下我上周末去买菜的亲身体验:黄瓜7.9元一斤、生菜9.8元一斤、油麦菜9.5元一斤、菠菜更是突破了10元一斤的大关……好家伙,妥妥的“菜中贵族”!我记得一个月前的价格可远远不是这个数,怎么半个月不到,这些菜竟然“身价”翻番了!说是菜比肉贵,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我的基金要是有这些蔬菜的价格涨得那么快就好了!

  那么,菜价为什么突然就涨起来了?一方面,最近又处于夏秋交接“青黄不接”之时,夏季的蔬菜上市基本结束,秋冬的蔬菜又没来得及大规模上市,导致目前蔬菜市场的供应量处于低迷的状态;另一方面,受到极端天气和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北方蔬菜产区在连续降雨的影响下,蔬菜产能大打折扣,市场供应量下来了,价格自然就上涨了。另外,大宗商品的涨价,也使得运输成本大量增加。

  就以菠菜为例吧,我国菠菜的主要种植基地位于山东,但由于山东地区经历了连续降雨,大部分菠菜被雨水浸泡,出现了烂根、烂心损伤,又没法及时安排农户补种,只能靠后续大棚生产来保障供应,但大棚生产的菠菜也没法及时上市,还得再等一段时间。目前,只有辽宁等地区的少量大棚菠菜可以上市,菠菜供应量大幅减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达到了将近15元一斤,就算是批发价也得10元一斤,火锅店老板“忍痛”下架菠菜,也还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菜价的涨幅具有不可预测性,消费者不知道未来菜价会怎么变动,就不知道要不要屯菜;农民不知道消费者对于哪种蔬菜的购买力比较大,也不知道应该种什么菜,差不多就是这样一扎堆,一来二去,就造成了价格波动。面对节节上涨的菜价,消费者也不是毫无办法,最好的方式就是调整菜谱了:猪肉涨价了,我们可以吃牛肉;牛肉涨价了,那可以换羊肉。菠菜吃不起,咱们可以吃白菜;白菜也不行的话,还可以吃菜心……总之,作为引以为傲的“吃货”大国,我们可以选择的肉菜品种都是很多的,总有一种价格便宜还好吃。

  不过,最近菜价涨得那么凶,我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菜农开始扎堆种植菠菜。如果说天气原因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外因”,那么农民扎根种植就是“内因”了。由于信息壁垒的存在,农村消息闭塞,农民跟风现象时有发生,很容易会因大量种植导致产能过剩,从而造成农产品滞销。我家乡之前是苹果的种植乡,花牛苹果就是我们那的特产,火起来之后好多地方都在跟风种植,我老家也有不少人纷纷跟风去种花牛苹果,结果导致苹果产能过剩,最后收购价格都特别低,1.2元一斤都很难出掉,大量苹果滞销,果农损失惨重。我就有亲戚因为种的苹果卖不出去,最后只得亏本贱卖,还有不少果子因为存放过久而烂掉了,亏了一大笔钱。就跟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农民不知道消费者对于哪种蔬菜的购买力比较大,也不知道应该种什么菜,因此跟风现象非常严重。往往是看当年哪样火就种什么,或者是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这都是因为获取不到市场的信息而吃的亏!

  我们还是以菠菜为例吧,菠菜目前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应量不足,细分来看一是受到天气影响,二是受到物流效率的影响。菠菜这种绿叶蔬菜,具有集中上市、销售时间短等特点,因此流通效率会直接影响田间价格。而我国目前农村的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产品流通环节损失率达20%-30%,因此菠菜的价格自然“节节高升”。

  那么,农产品可以不可以像很多手机厂商一样,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增加效率呢?

  在我看来,为了避免农产品滞销现象,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农民能够直接获取市场信息,产地直接对接市场,增加对市场需求的认知,及时调整补种,这样农民才可以充分享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抵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而消费者也能够买到高品质且价格合理的蔬菜,不会因为价格高昂而发愁。

  这种对接模式,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并不好实现,但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一切便“简单”了起来。还是说回我们一直讲的“菠菜”吧,前面分析了菠菜价格上涨的两个原因,肯定会有小伙伴在想,如果能直接对接菠菜基地,缩短菠菜运输的流程,市场上的菠菜供应量多了,那么价格不就下来了吗?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比如,最近看新闻,淘菜菜直连了全国20余省的近300个菠菜种植基地,收购了近25万斤菠菜。25万斤菠菜,保证全国网友能吃上平价的菠菜。这个时候又有朋友会问了,这扎堆收购菠菜跟农民扎堆种植有区别吗?万一菠菜滞销了卖不出去咋整?别担心,这25万斤菠菜都是“定采、定销、定送”——通过聚合确定性的订单,在种植端确定性采购,再通过确定性的流通链路,在确定性的时间内交付给用户。这就是目前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农产品供应链区别于传统供应链最大的不同——“确定性”。

  咱们国家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小型农户的分散,我觉得只有把他们也融入到互联网平台里面,向上能卖菜,向下能拿信息,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蔬菜价格大涨大跌的局面。

  饥荒的时候,灾民自救是办法是去吃野菜,吃树皮,从来没有说饥荒的时候灾民迫于无奈去吃肉的。

  从烹饪学的角度说,肉的口感远远好于蔬菜,肉随便烤烤就是美味,而蔬菜必须沾点油烹饪好吃,清水煮蔬菜基本没人吃的下去。

  谚语“我可不是吃素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家是吃得起肉的,可不是好欺负的,你敢惹我后果很严重。

  从过年开始,猪肉价格就一路猛跌,夏天的时候跌破了成本价,如今已经在多个城市出现了个位数售价的肉。

  前腿肉每斤8.8元,后腿肉每斤9.5元,带皮小五花肉劲爆价每斤7.8元,类似的新闻在多个城市的报纸上屡见不鲜,精品猪肉的价格也一般在每斤十几元左右,就连排骨,20多元/斤都可以拿下。

  在肉价跌到了离谱的低价后,因为天灾的影响,中国多个蔬菜产地遭到了洪灾和台风的袭击,产量大降,导致了部分蔬菜价格暴涨,涨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价格。

  在同一个超市,一斤菠菜可以买接近2斤前腿肉,这简直就是离谱,完全颠覆了物理定律和烹饪届的常识。

  而暴涨的蔬菜还不止一个,大多数不耐储存的叶子菜都涨得很离谱,只不过菠菜价格最突出而已。

  要炫耀自己有钱,古人说“我可不是吃素的”,而现代人就不一样了,要体现出自己有钱,你得说“你爷爷我全家都是吃素的,今天中午刚生啃了3斤菠菜。”

  因为在今年八九月份,北方多个农业大县遭到了洪灾的袭击,同时台风还袭击了南方的部分地区,随后又迎来了连绵阴雨天气。

  大量的蔬菜被洪水泡了之后直接烂在了地里,导致蔬菜减产严重,尤其是经不起水泡的叶子菜。

  蔬菜是一种极其不耐储存的东西,保质期连一天都没有,清晨收割的菜到了晚上就基本废掉了,因此必须当天采当天卖。

  为了保证蔬菜能够在上午之前抵达菜市场,给蔬菜运输留下足够的时间,很多菜农都是凌晨0点下地收菜,保证菜能在凌晨1~2点之前装车运走。

  蔬菜这种保鲜期极短的特性,导致蔬菜的生长安排都是轮动的,保证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恰好成熟到可以收割的地步。

  蔬菜的生长周期极短,大概30~60天就可以收割,这也让蔬菜的生长轮动成为可能。

  八九月份的那波洪灾,被波及的菜地首先肯定是全军覆没,然后在等待洪水退去以及地面干燥的这段时间里,都是不能播种的,因为土壤水分过多,缺乏空气。

  养过花的人都知道,被水分彻底浸泡土壤,能让花的根系因为缺乏空气而彻底烂掉,自然也能让刚发芽的种子彻底烂掉。

  被洪灾波及的蔬菜种植基地,根据阴雨天气不同,会有长达10到20多天时间,其农田完全不能种植任何蔬菜,一直到土壤水分挥发到足以种植的地步,被台风袭击的地方好一点,但十天左右不能种菜也是常态。

  但洪灾只是袭击了部分省份部分地区,为什么会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上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蔬菜供应是严重不足的,大部分蔬菜都是农民自己随便种的,吃不完的才顺手卖到周边城镇一点。

  一到冬天,市民们就成车成车的往家里拉白菜,囤白菜过冬,是一代,乃至于世世代代中国人流传下来的记忆。

  甚至西方发达国家的人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买菜,在那些国家的蔬菜价格贵到离谱,供应量并不充足。

  国家认为,要解决吃菜难的问题,关键在于降低种菜成本,要让市民吃得起菜的同时,还能让种菜的人赚到钱。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提升种菜的效率,小农式的传统种菜模式是肯定无法达成这一目标的。

  大规模的建立蔬菜种植基地,用规模化的形式提升种菜效率,降低种菜成本,然后通过发达的物流把集中种植出来的菜运送到全国各地。

  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居民吃菜难的问题,还能解决农村居民收入低的问题,简直是一举两得,完美无比。

  这个宏大的工程就是鼎鼎大名的菜篮子工程,农业部在1988年提出了这一概念。

  到1997年底,全国共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约4000家,初步打造了覆盖全国的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连接蔬菜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的菜篮子市场体系,各地政府也为蔬菜车打造了进城绿色通道,把菜篮子工程当作政绩的考核标准。

  而全国的大基建的持续建设,让物流体系极度发达,也让全国级大规模蔬菜基地的建设成为了可能。

  章丘县成为了大葱之乡,金乡县成为了大蒜之乡,玉田县成为了大白菜之乡,曹县成为了芦笋之乡,曲堤镇成为了中国黄瓜之乡。

  曲堤镇以一个镇的体量,搞了2.6万个黄瓜大棚,在2018年全镇种出了13亿斤黄瓜,足够全国人每人分一斤。

  这么多黄瓜曲堤镇的村民肯定是吃不完的,不运到全国进行销售,那这么多黄瓜就只能都烂在地里。

  类似的蔬菜种植基地,在全国到处都是,这些地区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种植,用最低的成本种出了最好的蔬菜,从而闻名全国。

  这就是菜篮子工程建设30多年结出的硕果,让中国人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吃上种类丰富的蔬菜。

  中国的人均蔬菜消耗量,高居世界第一,实现了很多发达国家的都无法实现的蔬菜自由。

  很多西方政客说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超过了汇率的体现,因此中国并不是发展中国家,GDP应该再乘以好几倍,所以不应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菜篮子工程让中国人得到了质优价廉的蔬菜供应,但这种规模化特别集中的蔬菜基地建设,也导致了一点问题。

  第一个现象是不同蔬菜的涨价幅度完全不同,而且差距极其离谱,菠菜的价格能涨5~7倍,而有的蔬菜价格几乎原地不动。

  第二个现象是不同城市的涨价幅度也不同,有的城市菠菜15元/斤,有的城市10元/斤,有的城市七八元就能买到,确实都比以前贵,但彼此之间居然有接近一倍的差距。这在市场经济体系里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某个蔬菜品种有多个种植基地遭到了极端天气的袭击,那这个蔬菜就会大涨价,而那些只有零星种植基地遭到极端天气袭击的蔬菜品种,就不涨价。

  那些XX之乡虽然产量惊人,但地盘可不大,一场洪灾能把这个XX之乡给整个淹了。

  虽然其他地区也有同品种的种植基地,但短时间内自然很难弥补这个缺口,因此不同蔬菜品种之间的涨价幅度差距非常巨大。

  而蔬菜种植基地除了凭借规模优势取胜之外,还有人凭借距离优势取胜,搞定点供应来获取市场。

  比如说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而山东临沂一带的蔬菜,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

  当这些定点供应的蔬菜种植基地遭到了极端天气的袭击时,自然会导致相应的城市菜价波动巨大。

  整个蔬菜供应体系有自动调节供需的能力,但极短的时间内是无法做到完美调节的。

  如果是当初小农小户零散供应的系统,哪个地区遭灾了就哪个地区没菜吃,其他地区完全不受影响。

  而如今的菜篮子工程把整个中国串成了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蔬菜供应体系大规模的分工合作也带来了当某个环节遭到极端天气袭击时全国菜价都会波动的风险。

  虽然如此,但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菜篮子工程,也许你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吃到的菜价,也许都比遭灾后的菜价还要贵。

  其实很简单,大家不必对菜价大涨过于敏感,因为这种事情一定是短期行为,极短的时间内菜价就会恢复正常。

  蔬菜和猪肉不一样,养猪很麻烦,要恢复猪肉产能耗时非常之久,没有一年多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提升猪肉产能。

  菠菜不仅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而且播种后30~50天就可以收获,平均种植周期仅为40天。

  这么好种的货色,能15块/斤?比前腿肉还要贵两倍?你觉得猪肉养殖户会服气?

  菜篮子工程带来的蔬菜种植基地,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产物,所以请不要怀疑其专业能力和生产规模,他们恢复生产的速度会快的令你震惊。

  因此,15元/斤的菠菜注定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菜比肉贵这种奇观我们也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欣赏到,因为蔬菜的种植周期实在是太短了,尤其是叶子菜简直是短到令人发指。

  简单啊,我们可以吃肉啊,蔬菜只是副食,又不是刚需,虽然个别蔬菜品种涨价离谱,但不涨价的也有不少,随便选几个替换,撑上几天不就行了。

  肉不香么?猪肉那么便宜,生猪养殖户那么惨,你就不能多吃点肉救救养猪户么?

  晋惠帝曾经给饿到只能挖野菜啃树皮的饥民们出了一个主意,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在菜篮子工程的保障下,中国人的蔬菜供应量会以恐怖的速度恢复,所以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必定是短暂的奇观,一定会迅速消失。

  而猪肉价格如此之低,比成本线还要低一大截,这也不正常,早晚肯定是会涨回去的。

  进入10月,北方多地遭遇异常强降雨,农产品生产受到波及,其中蔬菜价格涨势最凶,部分蔬菜价格已经超过猪肉。

  农村农业部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28中蔬菜平均价格为5.5元/公斤,比10月19日上升1.9%;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平均价格为5.70元/公斤,比10月19日下降0.3%。

  “十一”之后,蔬菜价格上涨势头不减。上周(10月8日—10月15日)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数据显示,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38元/公斤,比上周上升9.9%,同比上升14.3%。

  其中涨幅最大的蔬菜有黄瓜、菠菜、白萝卜、洋白菜和茄子,环比涨幅分别为28.2%、21.3%、20.8%、18.0%和17.2%。

  “十一”期间,全国北方多个省份遭遇异常常年的强降雨。据山西省气象局10月7日消息,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全省过程降水量在15.4~285.2毫米之间,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

  北京新发地监测的农产品价格显示,10月20日,茼蒿、菠菜、空心菜等鲜嫩蔬菜平均价格为9.5元/斤。当天白条猪(肥)价格为8.25元/斤,散鸡蛋价格为5.1元/斤。

  银河证券的报告称,作为鸡蛋替代品,近期蔬菜价格大幅走高带动了鸡蛋现货价格强势走高,预计鸡蛋期货价格也将大幅走高。

  北京新发地10月1日—10月8日的“每周市场动态”称,拉动此波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北方产区从9月末开始到整个国庆假期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尽管北京地区降雨总量并不很大,但是北方蔬菜主产区包括辽宁、内蒙、山东、河北、山西等多地的降雨却是连绵不断,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强降雨,降雨量创下了历年9月份及10月同期降雨量的极值,多地都有菜田受淹现象。

  上述“每周市场动态”称,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给蔬菜采收造成了极度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运到市场的鲜嫩蔬菜上市量明显下降,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该市场动态还称,北京周边及北京以南地区夏秋季蔬菜供应地转换的衔接基本上是好于去年同期的。但是,由于9月份、10月初北京周边及北京以南地区的降雨仍然频繁,降雨量也突破历年同期极值,蔬菜受淹现象比较普遍,使得后期蔬菜的供应出现了一些不确定性。

  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近日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近期蔬菜价格反常跳涨主要是受降雨、低温影响。今秋降雨比常年明显偏多,尤其是9月下旬以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受大范围、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10月以来鲜嫩蔬菜上市量明显下降,部分品种均价大幅上涨,总体菜价也呈现跳涨。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对财新表示,蔬菜价格走势明显超出历史季节性规律,主要是受降雨和寒潮等天气因素影响。10月以来,连续阴雨以及寒潮天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的蔬菜产销(尤其是露地蔬菜),短期供给下降带来菜价继续大涨。

  张瑜认为,此前猪价快速下跌加剧养殖户惜售情绪,10月10日开启的3万吨中央储备猪肉收储,成为猪价短期反弹的导火索。猪价小幅反弹后,养殖户压栏惜售、出栏节奏放缓,叠加猪肉消费旺季逐渐来临,终端猪肉走量增加等因素,猪价继续反弹。

  对未来的食品价格走势,张晶表示,多雨、低温对秋季蔬菜供应产生的不利影响分即期和延期两种:即期影响主要是蔬菜生长速度减缓和采收不便,短时间可恢复;延期影响主要是对蔬菜本身造成的伤害,如根部、枝干部分受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复壮,有的甚至直接损失了上市量。

  张晶预计,后期蔬菜价格可能还将继续上行,尤其是受灾产区部分品种价格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不过,今年菜价普遍偏高,种植户扩种意向较强,北方冷凉地区夏菜种植面积同比增加,耐储蔬菜供应充足,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待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后,菜价或将回落至常年同期平均水平。

  现在蔬菜价格涨成这样,并不是传统的通货膨胀,而是很多客观原因叠加起来的。大家仔细想想,今年我们遭遇了多少场自然灾害,尽管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去减少损失了,但还是有大面积的庄家被毁。种地这玩意和别的不一样,不是说你现在撒下一粒种子,明天就给你长成菜了,这是有季节性的东西。今年遭遇那么多意外,你说对庄家的产量没有影响,那根本不现实。

  还有现在农村人种地的越来越少了,大家可以明显发现农村里面种地的基本上都是50岁、60岁,甚至还有80岁的老人在种地了,大家不要小看这些种地的老人,我们国内至少有3分之一的地,都靠这些人种的,我们国内有一半的地的,都无法实现机械化,还得靠人力。现在随着这些老人的离开,各地的产量肯定是要减少的,至少数据这玩意你懂的。

  北京蔬菜的种类供应一直是有保障的,但价格波动性不小,好在猪肉价格处于低位,老百姓心理比较平衡,吃不起菜就多吃点肉,问题也不大。

  我在去年美联储印钞开始想到了通胀,但一直传导到老百姓能直接感觉到,已经过去一年。

  大家可能觉得菜价上涨是受南旱北涝雨水多、九十月蔬菜换挡、天寒供给需求旺盛的原因为主,其实不然,通胀在各分支链条传导的速度不同,所有这一切都有联系。

  东北农民伯伯种一年粮食的收入大部分要冲抵冬季取暖费的上涨;山东寿光蔬菜的恒温模式,是烧煤发电供应的,会受限电影响;能源供给的问题导致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会给交通运输带来成本上升,这些都有关联。

  分析原因其实意义不大,先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中小企业跳单,然后是煤价上涨导致的拉闸限电,现在又是菜价,下一个是什么?

  目前房地产企业和一些行业在过冬,工作不好找,一些城市因为房价降低出现了“限降令”,地方财政有的比较困难的甚至公务员都在延迟发放工资,股票市场一直大幅波动绝大多数人在赔钱。

  这还是在国家已经拼尽全力建立防火墙拦住通胀大水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到尽量延缓通胀的到来,属于一个基本性的保障。

  前段时间也写过《下半年经济挺困难》,很多人不同意,现在看的话,或许比分析还会更糟一点。

  和这些比起来,菜比肉贵的问题都算不上什么问题,煤价快速稳定更不要说菜价,保供的调控很快要来了,高菜价应该不会太久,会维持一个正常的冬季涨幅。

  还大言不惭的说北方秋冬不能种蔬菜?有些菜是喜寒冷的,比如某些品种生菜不低到一定温度不容易结球,甘蓝能耐零下12度低温。山东10月份还一直都在零上。

  至于原因你去蔬菜批发市场问问菜贩子就知道。恰好我前几天去蔬菜批发市场买菜的时候问过菜贩子。最主要是山东一直阴雨连绵,菜都烂地里了。还有一个是换季,有些青黄不接。

  北方蔬菜批发市场零售价格参考,茄子西葫芦从1元涨到3元。白芸豆从2.5元涨到5元,卷心菜从1元涨到2.5元.西红柿从2元涨到3元。叶菜的状态也普遍不太好,比如有的卷心菜明显是沾过水从而变色。

  中国人一向有吃蔬菜的坏习惯,觉得吃绿叶菜健康而往往忽视了蛋白质的摄入,但实际上中国人的蔬菜摄入已经过多导致营养不均衡,所以国家采取了提高菜价的办法,逐渐引导老百姓吃蔬菜到吃猪肉完成量产到质变,最终让每个老百姓的猪肉摄入都达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强壮的中国人

  十一之后,中国人又见证了历史,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数据,整个十月份,中国最常见的28种蔬菜涨价了16.7%,这还只是平均数据,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几个身价暴增的蔬菜身上,涨价的感觉就更明显了,比如黄瓜以前两三块钱一斤,现在卖到了5块多,小白菜直逼7元大关,香菇卖到了14元/斤,基本就是超级加倍了。

  再加上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多地爆出后腿肉只卖7元/斤的新闻,许多人茶余饭后纷纷感叹线年啊,在这两种“怪现象”的双重结合下,就出现了一个世纪奇观——菜比肉贵。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吃肉难,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把吃肉当作一个重要的愿望。

  根据史料记载,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一顿能吃10斤肉;清朝才子纪晓岚一餐能吃三斤肉;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庆功宴上点名要吃肉;苏轼被贬杭州痴迷于吃肉,最终研究出了“东坡肉”;就连一向节俭的毛主席,生平也有一大爱好,那就是偶尔吃点红烧肉。

  所以,像如今这种肉可以随便吃,反倒是蔬菜价格水涨船高的现象,真的是历史奇观,就连大家一向认为肉比青菜便宜的美国,实际上也是肉比青菜贵,毕竟肉不仅能提供更高的能量,口感还比青菜好,不管是烧烤还是水煮都比青菜要美味很多,几乎可以非常肯定的说,除了极其特殊的情况,在全世界范围内,肉比菜贵,就是人类的共识。

  但是好巧不巧,今年七八月份的时候,这三个省份都发生了重大暴雨和洪涝灾害,大量的蔬菜毁于汪洋之中。

  所以就导致市场上蔬菜的供需失衡,在农村住过的朋友应该都清楚,蔬菜从重新种植到成熟上市,需要的周期基本就是1个多月到2个月之间,本来按照正常的情况,差不多等到10月份的时候,受灾省份的蔬菜供应就能恢复正常。

  可是悲催的是到了9月份的时候,沿海地区又遭受了台风的摧残,大量蔬菜烂在了地里,进一步加剧了蔬菜紧缺的局面,而且,今年气候异常,根据气象专家的预测,今年拉尼娜现象已成定局,寒潮来得比往年更凶猛一些。

  所以在9月份的时候,突然降临的低温导致了蔬菜的减产,据中国蔬菜协会统计,9月以来全国蔬菜产量1.1亿吨,较常年同期减少200多万吨。

  很多人可能会想,你这不是胡扯嘛,种菜跟能源价格有什么关系?蔬菜又不需要石油和天然气。

  但是你想过没有,种菜是不是要施肥?施肥要用什么?肯定有人说用便便啊,还能用啥,如果你这样想,我只能说你还停留在小农思想,现在农业早就集约化发展了,大规模种植的情况下,蔬菜施肥用的都是化肥。

  但是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就拿天然气来说吧,年初的时候差不多2块出头,现在已经涨到了5块多接近6块,你自己算算成本提高了几倍?还有石油,WTI原油价已经飙升了62%,布伦特原油价格更是上涨了72%。

  蔬菜可以不吃石油,但是运输蔬菜的汽车需要加油啊,所以,当化肥和农药制作需要的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运费也增加的时候,最后就体现在了蔬菜价格上,在这种情况下,刚好又遇到国内蔬菜减产,不涨价才怪。

  九月份全国还进行了拉闸断电,南方倒还好,主要断的是工业用电,但是北方部分省份甚至连居民电都断了。

  这方面很多朋友可能还不太了解,我简单说一下,国内有些地方已经在流行蔬菜工厂了,以前种100亩蔬菜,至少需要四五十人负责种植,所以人工成本特别高,现在同样的面积,只需要8-10个人完成基础搬运,其余的环节可以全部交给机器人,所以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蔬菜工厂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

  以上三个原因是造成蔬菜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除了这三个,还有一些次要因素,比如说:

  1. 下半年全国零星频发的疫情,城市的封锁和物流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蔬菜的周转。

  2. 进入10月份之后,长江以北省份气温陡降,冬天蔬菜的产量本来就会下降,因为这意味着那些没有大棚种植的散户将没办法随心所欲的种菜了。

  3. 临近圣诞节、元旦、春节,人在低温环境下本就会加大能量摄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膘,这是一种生存本能,再加上节假日临近,北方从深秋开始就一向有囤菜的传统,有人说,北方入冬的象征并不是下雪,而是开始囤菜。现在物质极大丰盛了还好,曾几何时,在北方的城镇,一家三口囤一百斤的白菜不是神话,买五十斤的土豆不是梦话,而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正是因为种种国内国外因素,人为和天时的综合影响,才会出现菜比肉贵的历史奇观。

  最后我想提醒一下大家,今年拉尼娜现象已成定局,这就意味着今年冬天比较冷的概率大概会有八成左右,按照今年的正常情况,蔬菜价格会在春节前回落,但是如果拉尼娜现象比较凶猛,又出现一次比较大的寒潮,可能会把蔬菜价格回落的时间推迟到三月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备上一点过冬的物资,很有可能会用得上。

  过去两个半月左右时间,原油价格从60出头涨到接近85美元,同样上涨的还有天然气

  还有煤炭,石油价格上涨直接推动了运输价格上涨,这个是消费端一定要消化的,油、煤、气过去两个月共同上涨直接推动农资价格攀升,大家看看尿素价格是不是也是从8月份开始几乎上涨了同样幅度,近期因为价格主管部门强力干预才略有回落。

  也就是说8月份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传递到了终端,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蔬菜不过是大家天天买,比较敏感罢了。

  结论,这个冬天,过去两年全球性的货币超发带来的能源价格和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传递到消费品,相比中国,北美和欧洲市场除了面临价格上涨之外,还面临保证供应的难题。

  双十一、黑五、圣诞、新年的传统消费旺季将释放的需求会进一步推动价格攀升。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