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奇亿平台注册_首页
首页_奇亿平台注册_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首页『天九平台』娱乐招商注册_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16 19:03    文字:【】【】【
摘要:首页『天九平台』娱乐招商注册_首页 11月21日,2023年全国(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大会之鲜食玉米学术交流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建建瓯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国家有关协

  首页『天九平台』娱乐招商注册_首页11月21日,2023年全国(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大会之鲜食玉米学术交流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建建瓯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国家有关协会、科研院校、种子企业、流通商、种植大户代表1000多人参会,共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新趋势。

  玉米种业在整个国家种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全局性地位,鲜食玉米作为玉米中的特用玉米,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谢华安在会上介绍,10年前在福建省内看到的玉米品种基本上是国外的品种,通过福建农科院8年多的科研攻关,双色甜玉米、优质早熟甜玉米、糯玉米选育得到不断突破,育成系列“闽”系鲜食玉米新品种,基本都有转让和应用。

  “鲜食玉米虽是小众,但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表示。目前,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2500万亩,实现近900亿元的产值,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以及改善城乡人营养早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今后我国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一方面为鲜食玉米新品种研发和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并加大对各地应用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另一方面加大对种子、种植、运销和加工环节协调,使产业良性发展。

  鲜食玉米食用品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是百姓“菜篮子”的主要品种,也是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业监测处处长张力科表示,福建省鲜食玉米育种创新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种植面积超过60多万亩,绿色栽培技术先进高效,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之称,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逐渐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鲜食玉米产业。福建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介绍,福建鲜食玉米发展已经过4个阶段,伴随着每个阶段育成品种数量的突破,推广面积都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近60万亩,产量达66万吨,总产值超过16亿元,已成为一些市县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作为福建省重要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建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特别是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鲜食玉米已然成为建瓯市稳定粮食生产的重点产业。建瓯市人民政府市长吴伟表示,建瓯坚持有技术才有优势、有规模才有效益、有政策才有活力的思路,成立南平首家以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研究院,每年开展1000多个鲜食玉米品种组合筛选,选育优质鲜食玉米品种18个,全年鲜食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产值近6亿元,均居福建省首位。

  鲜食玉米走进我国也不过40年的历史。40年间,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从不到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500万亩,翻了500倍,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历史上唯一一个发展如此迅速的作物。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李建生表示,如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需要更多关注鲜食玉米的品质、储藏期,甚至是将来的营销模式,最终提高企业及农民的收益。

  种子是保障丰收的根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当前,我国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品种均为自主选育品种,甜玉米品种由过去的依赖进口到如今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品种自给量占总量的70%以上。

  不过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品种类型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鲜食玉米品种配套种植技术还不完善;产业化水平低,深加工程度不足等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鲜食玉米研究室副主任史亚兴建议,要加强品种及种业创新,提升科技实力;加强机械装备研发,重点在机械采收方面,以提高现代化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黄长玲认为,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在产品创新方面仍与发达国家种业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同质化严重、原始创新不足,在抗病虫、抗旱、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选育方面仍有待提高。整合生物组学的数据和方法,进行重要性状行程遗传的深度解析、演化过程的精细化研究及组学数据的育种服务能力提升,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智能核不育制种技术不仅可用于大田玉米育种,也可以用于鲜食玉米育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介绍,Mo17玉米已于最近完成完整基因组测序,对玉米生物育种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通过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生物育种技术的结合应用,玉米育种将有大的提升。

  现代种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育种水平。谢华安建议,要开展新一轮的耐储存品种的选育,通过育种技术提高鲜食玉米在常温条件下的贮藏时间;要育成大品种,通过多学科的合作,选育出绿色优质高效安全的新品种,降低生产风险。

  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 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支撑。玉米,在其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前期玉米产量提升大多靠面积增加,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要满足未来的粮食需求,必须要靠提高单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谢瑞芝表示。经过多年探索,团队已摸索出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只需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保证出苗质量和群体整齐度,提高籽粒灌浆速率保证成熟度,在不增加水肥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精准管理也能提高玉米产量水平。

  肥料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营养平衡失调,土壤“越用越瘦”。测土配方施肥十分有必要。百利种苗(厦门)股份有限公司曾明宝在会上介绍,在台湾地区的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减量施肥,无论春作或夏作,均未对甜玉米的产量或质量造成影响,而施肥成本则能减少120%以上。但目前测土配方施肥实际应用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测土能力有限、测试效率低、作物施肥方案不完善等,后续还需要将现有的机器设备有效地整合起来,提高土壤测试的效率。

  病虫害问题对鲜食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玉米叶斑病在我国常年发生,年均发病面积达1.5亿亩,一般情况下造成玉米减产10%~30%,危害严重时损失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杨秀娟介绍,鲜食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具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注意土壤pH值、玉米种子带菌量、病虫草害防控以及病害发生严重时雨后防补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都可能会对后期病虫害的防控造成很大压力。

  鲜食玉米机械化水平低,成为新的“卡脖子”问题。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孙士明介绍,鲜食玉米由于果穗含水率高,采收环节容易造成损伤、折断,且我国鲜食玉米收获的主要方式是人工收获,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易落棒,损失多,效益低,不及时。目前已研究出4YX-5型、4YX-6型鲜食玉米收获机械,进一步优化鲜食玉米机收难题。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孙士明

  会上,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建瓯市副市长王建明、东阳市副市长胡利群进行了鲜食玉米产业大会旗帜传递仪式,为鲜食玉米迎来崭新征程揭开了序幕。

  本次鲜食玉米学术交流及产业发展研讨会由建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建明、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胡建广、中国种子协会鲜食玉米分会会长贾俊主持。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