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奇亿平台注册_首页
首页_奇亿平台注册_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首页,洪运娱乐,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27 22:52    文字:【】【】【
摘要:首页,洪运娱乐,首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则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

  首页,洪运娱乐,首页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则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

  (1)为推动农业机械的发展,国家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2)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行,全国2/3以上的农业县得到了实施;(3)国家农机减免税长效政策的实行,使税收政策对农机制造业实行倾斜,由此增值税由17%调整为13%。

  我国农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8.0%。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大幅度提高已成为农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并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机械技术的使用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开始出现结构性的变化、由此出现季节性和区域性短缺。

  农业用工成本大幅提高,农民利用机器替代人、畜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需求日趋强烈,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未来各类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十分看好,并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通过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成了必然趋势,这为发展农机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避免由于农民外出务工而产生的土地撂荒现象。我国未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将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机化发展。

  目前我国大量的农机经销企业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目前整个农机流通行业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能力,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都普遍存在小、散、差的落后局面,与现代农机工业大生产无法匹配,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我国农机流通企业大部分仍维持着传统的经营模式,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理念和流通模式等方面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新的流通方式,如连锁经营、专卖、配送、4S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比较缓慢,已有的现货批发市场和区域也不够规范和成熟。农机流通市场仍存在追求低价格的恶性竞争,不注重品牌、质量、和信誉的现象时有发生。

  要想实现规模化经营、扩大连锁规模,就需要有物流配送设施建设、买店租店费用以及信息通讯技术建设等,这都需要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而目前我国农机零售连锁企业大多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融资渠道狭窄等特点,导致农机企业无法规模化经营销售。

  农机营销特别是整机经营没有门槛限制,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经销商各自为战,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现象还很难有效遏制,因此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农机连锁业的从业人员不但要需要具备很高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行业经验,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农机产品的使用和维修技术、现代营销技能、物流管理及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知识,要求从业人员按照连锁经营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操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经营行业的迅速发展,农机销售专业人才匮乏的状况显得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我国农机流通格局与经营规模将向大而集中的方向转变。一些基础好、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规模,形成较大的企业集团;有的将会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创新经营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竞争能力;有的可能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使其规模迅速扩大,形成科、工、贸一体的企业集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广大农民对农机需求的提高,及时、快捷、方便的服务机制将应运而生且快速发展。因此,连锁经营、品牌、商品展示、信息服务、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将会在农机流通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是有形市场,它在衔接产需、配置资源、安置就业、调剂余缺、繁荣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几年,必将出现更多的功能齐全、设置合理、服务完善、行为规范的有形农机市场。

  从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状况看,明显存在不足的现象,经费的支持度偏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当前的情况我国农业科研人力不足,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也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看,其绝对规模比较大,但是相对我国庞大的农业部门本身规模来说,呈现相对比较小的局面。科研人力投入相对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农业科研具有人力资源集约型的特点,农业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决定农业科研能力,从现代农业科研发展趋势对农业科研人员的要求看,具有几个显着性特点,农业科研人员的学历水平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因此正规性教育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获取知识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农业科研人员的学历水平直接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弱。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研究中需要对农业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从现阶段看,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成果转化存在一定的弊端。农业科研、技术水平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之间存在分离的问题。这种模式产生的结果是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获取各种文化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速度会进一步的降低,农业科技传播和扩散的范围比较少对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不属于同一个部门领导,因此二者没有建立起相互交流的机制,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顺畅,农业推广和农业科技之间的不衔接导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对整个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每年产生农业省部级可科研成果达到6000多项,但是其成果转化率仅达到30%。而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率转化达到60%,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成果转化率也都在60%左右。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其主要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性质认识不清,对市场只做了片面性了解。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受到短期效应影响,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长时间人们放弃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科技推广活动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协调,大幅度削减农业科技推广的事业经费,这样形成了所谓的断奶、脱钩政策。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危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对科技成果推广产生一定的影响。农业科研成果的扩散和传播在农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技术交流落空、技术指导失灵,导致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不到位,从根本上影响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农业科研管理体制自身存在问题,行政干预性较强对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产生负面影响。农业科研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文件、会议、报表和指标等形式进行行政干预,农业科研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分为分配型运行和执行型运行,因此农业科研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附属物。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强调政府服务职能,从根本上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从根本上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的整体环境。在集约型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的重要职能是推动农业科技全面发展,通过农业科技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从技术进步行为角度看,需要从农业技术选择的决策者向农户技能服务的方向转变,从根本上诱导农业技术选择。因此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技术信息服务水平,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服务。根据用户导向基本运行机制向农户型推广机制方向转变,建立以国家推广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其次需要提供风险保障服务,针对新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建立保险业务,如果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受到一定损失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服务机制,针对技术选择问题需要投入各种要素,政府必须进行监督服务,从根本上减轻中间商对农户的盘剥,从而达到降低农户交易成本的根本目的。增加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科研发展的后劲。现阶段需要明确政府在农业科研投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按照法律的模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的比例,政府应该成为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从宏观上对农业科研活动进行组织协调。从而达到保证和维持农业科研活动达到最优选择的根本目的。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筹集机制关系到农业科研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开展多种渠道的经费筹集机制,从而达到丰富农业科研资金来源的根本目的。所以单一化的政府农业科研投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根本性要求,所以需要开展其他模式的筹资渠道来弥补政府筹资的不足,当前需要制定有利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从而鼓励企业对我国现代农业科研活动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基地、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这才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略。农业科研基金的管理体制建设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策略,需要对农业科研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建立规范的农业资金归口政策。健全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策略,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占吉林省经济比重的绝大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状态直接影响了吉林省整体的经济情况,进而影响全省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状态。因此,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现吉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地广人稀”曾经是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的简单概括,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单一的种植粮食型农作物使农业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有限。吉林省政府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开始对吉林省农业的经济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即包括农业生产方式放慢的创新,也包括经济组织的整改等。吉林省农业经济的改革创新发展有风险也有机遇,因此要建设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新型农业运营体系,合理运用农业政策,快速有效的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转变以往农业的发展方针,最终实现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在不断进行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明显的趋势,从传统农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到现代农业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由个体经营转向合作社和企业经营形式;从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到实现农村土地的立体化应用,经济结构由扁平化模式转为多元化模式。目前,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体现在绿色农业的建设方面。首先,吉林省农产品进出易额在逐年增长,而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要求相差甚远,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成为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贸易利润之必须;其次,应环保规划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粮食作物和蔬菜已经不是城郊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项目,很多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开始转向果树种植园和花卉种植园、农村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更使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现代经济发展将各个行业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跨行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农业发展也需要应对这个趋势。从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的需求来看,参与金融经济发展,将农业经济发展与金融结合起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首先,吉林省农业企业和农户个人在农业经济项目的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活动势在必行,这是农业金融发展的契机;其次,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的构想中,有关于金融介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容。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介入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利润的提升,表现在很多方面。吉林省提出“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从2013年开始,加大智慧农业建设示范项目,并把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吉林省己经建成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发了玉米、水稻两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通过“一台二系统”可以远程直观地查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预警病虫害、组织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实现了农情监控、生产管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

  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企业以及农村个体劳动者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社会服务业的参与,例如,酒店建筑和管理、导游服务、销售等。因此,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绿色农业,需要从全面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入手。对吉林省广大农村进行村容整体建设、修建道路、规划旅游区项目等。

  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活动的加强需要商业银行的介入,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办事处或者银行网点,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农业经济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与农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以实现农业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并争取把涉农专项资金向农业信息化倾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信息化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过去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现在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以肉鸡和奶牛为例,2003年全国肉鸡养殖规模在100万只以上的占3.12%,到2010年为8.55%。规模化养殖业推动了饲料生意火爆。但和发达国家规模养殖还有较大差距。50万只肉鸡以上的养殖规模,美国占比67%,中国占比11.96%,中国大部分2000只到9万只之间。

  “瘦肉精”、“毒豆芽”、“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端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大。有市场、有需求,势必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柳传志、马云、丁磊、李连杰等商业大佬正是看到了农业的巨大机会纷纷投资农业行业。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较弱,中国农业存在产业规模小、散、落后的弊病,行业内都是中小型企业,不仅经营模式落后,附加值也不高,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逐步的优化和调整,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和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农业专业合作社势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机食品正逐渐走上高端消费者餐桌,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有机食品的价格通常比一般食品高20%-50%,但因为禁止使用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从而降低了食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受到全世界消费者青睐。

  目前有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增长迅猛。据统计,全世界2012年有机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已超过600亿美元,中国有机食品的消费额正在以每年30%-50%的速度迅速增长,我国有机食品也有着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近10年,我国有机食品的年出口增长率均在30%以上;同时,国内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有机食品消费群。所以,有机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农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是质量和价格的要求,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高,在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农业企业往往会在价格上做文章,长此以往,会导致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下降。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已由单纯的产品价格或质量的竞争,转化为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等以品牌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上游原料成本和下游渠道费用的挤压,让企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很多企业开始整合资源,布局全产业链。中粮依靠资源优势做全产业链,就是一个成功的范本。

  志起未来服务的客户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做芝麻油的从芝麻种植到深加工产品,肉食行业从饲料开始到自建终端,电子商务自己做物流,都无不如此。所有企业都应该立足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尽量构建产业链,将市场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志起未来非常看好以农业为依托的大食品产业。这个行业有着长足的发展。

  回顾过去两年的瘦肉精事件、塑化剂风波、山西老陈醋勾兑传闻、速冻食品病菌门、可口可乐中毒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信任极度脆弱,对于食品行业、企业品牌的发展都极端不利。

  有眼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都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一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在源头上预防问题,另一方面,也更重视食品安全的诉求,加大宣传力度,以此重建品牌形象,重拾消费者信心。

  面对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沉迷模式、偏信定位、妄求多元化发展等等浮华的营销手段都开始失效,农业龙头企业只有从产品发力,踏踏实实围绕一个战略核心,打造并成功运营自己的战略型新品才有出路。

  战略新品是所有的成功者共有的一个最重要的基因,只有持续不断的战略新品的运营成功,才让所有行业领导型企业能够活得很好,才能领先市场,才能利润丰厚。

  不断上涨的渠道费用,让企业不堪重负,进商超等传统渠道开始非常谨慎,转而寻找新的、更独特的、更经济实惠的渠道。这个新渠道,不仅仅是靠发现,也靠创新和整合。

  相比网店、电子商务的火热,可以让我们看到企业开始布局新阵地,一些线下渠道发生的改变则更加悄无声息一些。比如旺旺,选择不进KA,而是深耕渠道,着力布网,整合了一个城市所有的便利店、社区店资源,绕过二批商环节,直接供货,大大降低了渠道费用,而取得的效果一点都不小。像旺旺这样的小而精的渠道模式在2012年将是大趋势。

  这些年,企业的广告成本一直在不断增加,“限娱令”、“限广令”更让电视广告投入雪上加霜,传统媒体威力下降,新兴媒体的作用不断攀升。

  新人群、时尚人群也是主力消费群,这个群体都是“御屏一代”,屏幕成为超级终端,手机、电脑是他们最频繁的接触信息、联网互动的手段。企业在新兴媒体上的运营会更加普及,尤其是微博等手段的运用至关重要。

  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是各级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多年试点探索,我国部分省市采取了“共保体”模式,即通过商业性保险公司来执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任务。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严重,“共保体”的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形成了保险公司“小保小赔,大保大赔,不保不赔”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共保体”成员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积极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尽管是与农业保险所固有的经营难点如难以评估灾后经济损失、道德风险等因素有关,但保险费率的厘定不科学不合理所产生的保险补贴不足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合理厘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费率,对于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实现“共保体”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调动“共保体”成员公司支持“三农”保险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了提高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定杭州地区为样本,来厘定水稻保险费率。在模型的选取上,本文选取了正态分布、Gamma分布、Weibull分布三种参数模型来作为拟合作物的单产的备选参数模型,采用作物单产分布模型来确定合理的保险费率,以此作为农业保险费率厘定的参考。

  国外学者十分重视对农作物的风险分区以及风险评估和作物单产分布的研究。如Ahsan,Ali和Kurian(1982),Nelson和Loehman(1987)以及Chambers(1989)的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不完全,市场在提供农业保险时容易出现失败。为了避免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保险公司应该尽可能精确划分风险单位、细分费率档次。对于作物单产分布的研究,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时间里,国外学者仅在美国农业经济杂志上就提出了六种单产分布的参数模型形式(Bailey Norwoodt等,2004)。目前,拟和作物单产分布的方法主要有参数和非参数两种,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参数方法上,认为单产服从正态分布(如Botts和Boles,1958)、Gamma分布(Gallagher,1987)、Weibull分布(Sherrick et al,1997)、the Burr分布(Chen和Miranda,2004)、对数正态分布(Goodwin,Roberts和Coble,2000)和双曲线反正旋分布(Ramirez,1997)。

  近年来,由于非参数方法具有分布形式自由、对函数形式和分布假设要求宽松、受样本观测错误影响小、模型结果准确等优点而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一般而言,非参数估计方法适用于大样本情况(Barry K.Goodwin和Olivier Mahul,2004)。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举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可行性及相关精算领域的定量研究。庹国柱、丁少群是国内较早开展农作物风险分区和费率分区问题研究的学者,他们提出了农业保险在险种设计和费率厘定方法上不同于一般财产保险的观点,并于1994年以陕西省泾阳县棉花保险为例,采用指标图重叠法划分风险区域,利用正态函数法计算各风险区域的费率,在国内首次设计出计算农作物保险费率的应用公式。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农业保险研究力度的加大,涌现出了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如邢鹂(2004)第一次较深入系统地对农业风险分区和农业保险费率厘定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张峭、王克(2007)对指数保险展开研究,认为指数保险则可以克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交易成本高昂等问题,且数据获取比较容易,更适合我国国情。

  上述主要基于我国的整体情况来进行的研究,对农业保险费率的精算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省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削弱了对各个省市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微观层面上进行了个性化的深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利用正态分布、GAMMA分布、WEIBULL分布三种参数模型的结合,克服了参数模型可能产生的偏态,起到了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保险费率主要包括纯保险费率与附加保险费率两项。纯保险费率指的是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与其赔付支出相等时的保险费率。附加保险费率是使得商业保险公司日常经营得以运转的一些费用。根据目前保险公司的普遍标准,附加保险费率一般在2%左右。

  保险费率的厘订是以对农作物生产风险分析为前提和基础的,合理的保险费率带来的效用应和其承受的风险等价。农作物生产风险是农作物实际单产偏离预期单产的程度,可以通过作物单产随机波动的大小得以体现。所以,对农作物风险可以通过农作物单产的预期值与实际值发生偏离的期望值大小和概率分布函数来计量。

  1. 数据来源。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杭州地区(包括各区县)1996-2008年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其中,1996-1998年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里的杭州统计年鉴数据,1999-2008年的数据则来自于杭州统计信息网站上所提供的杭州统计年鉴2001-2009年的数据(见图1)。

  2. 数据的修正。本文所用的是农作物单产的时间序列数据。由于存在农业技术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等因素的作用,农作物单产序列可能会存在着随着时间增长的趋势。而我们要研究的是农业生产面对的自然灾害风险,因此要将数据的时间趋势剔除掉以考察序列的随机性。因此在数据分析之前,本文要对单产数据进行趋势化处理。趋势化处理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判断是否存在时间趋势。首先要确定是否客观存在时间趋势,如果是平稳的序列,就不需要作趋势化处理。通过对图1水稻单产分布图的观察,发现作物单产序列分布都存在明显向上的抛物线趋势。再通过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来判断该序列是否是平稳序列。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水稻的单产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水稻的单产序列分别在1%、5%、10%的水平上均接受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可以判断原始数据存在时间趋势。

  (2)估计趋势。估计农作物单产趋势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采取的是回归方程模拟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关于时间 的回归方程,来分解时间对单产的影响。由于单产的时间趋势是未知的,因此需要先辨别时间的趋势方程。由于多项式的拟合效果较好,因此在该部分采用时间 的多项式方程来估计单产的时间趋势。建立单产的趋势方程如下:

  (4)检验趋势调整后的单产情况。经过上文的去趋势过程,接下来检验趋势是否被剔除。首先绘制剔除趋势后的单产序列与原始单产序列分布图,如图2所示。通过观察可以很明显观察到调整后的单产序列趋势平稳,且趋势调整前后单产序列的波动情况大体一致。

  接着通过对去趋势后的单产数据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水稻单产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通过直接观察和统计上的检验后,可以认为原始数据的时间趋势已经被剔除。

  本文选择了正态分布、Gamma分布、Weibull分布三种参数模型来作为拟合作物的单产备选参数模型。这三种参数模型分别是:

  上述给出了三个单产分布的拟合模型,究竟选用哪个模型,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对此,比较常用的是Anderson-Darling(AD)检验。AD值越小,表明拟合程度越高。表3给出了三种分布的AD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Weibull分布对水稻单产分布进行拟合的优度最好。

  确定了作物单产的最优分布模型后,将分别采用在前面分析的模型和三种单产分布模型来厘定费率,以期发现采用不同的费率厘定方法或采用不同的单产模型对费率厘定产生的影响。本文运用Matlab 7.0数理软件进行保险费率的厘定工作,估算出水稻相应的保险费率如表4所示:

  根据我们前文的分析,可知Weibull分布对杭州地区的水稻单产的风险分布拟合度最高。因此,杭州地区的水稻作物的保险费率在80%的保障水平下应该定在7.35%,在90%的保障水平下应该定在7.84%。而当前杭州地区的水稻作物的保险费率主要是由政府来订立。在“共保体”试点的最初,该费率定在3%左右,这使得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不高。政府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次年将该费率调为5%左右。但是,这与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的单产分布而确定的保险费率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使得“共保体”能够持续地执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任务,政府在保险费率的厘定方面应该予以适当相关的修正。

  厘定农作物保险费率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保险公司历年赔付率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但是该部分的数据属于保险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可获得;或者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该方法的精度也较高,但是对数据的要求较高,因此采用这两种方法不具现实可操性。此外,由于只获得了杭州地区1996-2008年的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文所估计模型的精度。

  在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方面,可以考虑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方法。采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大样本,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挖掘历史数据来进行非参数估计。

  在模型的推广方面,可以在“共保体”保险费的收费方式上加以运用。“共保体”保险费的收取方式可按每亩保险金额×基础保险费率×保险面积×承保区域系数计算。(1)可以考虑在本文模型的基础上以杭州地区的保险费率作为基础保险费率,根据各个地区的区域风险水平与杭州地区的差异来确定区域系数。对于区域系数的确定,可以通过建立多指标体系,进行风险区划,建立风险区域系数。(2)结合气象数据与环境数据,以杭州地区的数据为基准,建立多指标的农业保险费率模型,在原有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单灾种灾害风险以及综合灾害风险,并且结合地理特征、抗灾条件等建立不同地区的特定作物农业保险费率的区域风险指数的修订模型,通过运用风险指数来修订农业保险费率,使得农业保险费率更能够反映真实的农业生产和作物损失风险。

  基于模型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杭州地区的水稻作物纯保险费率为5%左右,考虑附加费率因素,政府给予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率应为7%左右的水平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此外,政府在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还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1. 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补贴体系。首先,改进保费补贴结构。政府应针对不同保险对象和保险标的给予不同的保费补贴。其次,提供业务费用补贴,以提高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在对业务费用进行补贴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成本予以差别对待,以尽可能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公平作用。再次,提供再保险支持和建立风险基金。由于农业风险的特殊性,需要通过再保险机制和风险基金来分散风险。另外,可以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中央级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特别是巨灾风险基金的方式来规避农业生产所遭受的巨灾风险。

  2. 政府介入方式的选择。由于纯费率和保险费率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农业保险业务中广泛存在的管理费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以,政府介入的方式,除了保费补贴之外,可以通过强迫和自愿相结合的办法来开展农业保险,减少农业保险业务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政府可以利用村镇一级的政府机构帮助宣传、推广甚至是办理农业保险,以减少农业保险业务的管理费用;政府可以利用气象部门、病虫害防治部门的紧密合作来减少农业受灾面积,减少保险公司的赔付比率。

  3. 鼓励农业保险创新。既然农业保险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在于纯费率之外的其他费用所占的比例过大、甚至超过纯费率本身,那么鼓励农业保险金融和技术创新,就将会大大改善现行的农业保险现状。

  对于“共保体”的参与主体保险公司而言,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1. 因地制宜设计农业保险险种,满足农业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在这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适当进行新险种的开发、进行指数保险的研究探索。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领域的创新产品,是根据地区产量或某些目标天气事件如气温和降雨量进行赔付的农业保险产品,从保险费率的拟定来看,由于指数保险采用的数据客观、公正,因而增加了保险的公平性、可信度。

  2. 积极推进银保合作,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一是开展业务合作。利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在农村的营业机构网点优势和人员优势,银保双方可在销售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保险产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银行对投保了农业保险的农户优先提供贷款,对农村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发放大额贷款,可实行先保险后贷款的政策等。三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展开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前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使得银保产品更具针对性。

  3. 广泛开展农业保险宣传,提高农民对保险的认同度。各保险机构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保险知识宣传,做好正面引导,让农业保险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户知晓参加保险的程序、理赔方式等,提高农民自觉投保的积极性。

  [1]刘琪. Eviews 数据统计与分析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邢鹂.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庹国柱,丁少群.论农作物保险区划及其理论根据[J].当代经济科学,1994,(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依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农业的发展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但我国的农业技术相对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设施农业技术也比较落后。推动设施农业技术与国际接轨,并共同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设施农业中塑料大棚种植和玻璃温室种植比较普遍。设施结构不完善,温室内空间利用率低,造成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对土地占用率较大却又得不到高效的使用,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情况。由于农民普遍收入较低,购买能力有限,造成了设施机械化程度不高,我国温室中大多使用的设施装备水平较差,所采用的设施极其简单,基本上只是起到防雨和保温作用。这种低水平的农业设施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差,北方地区如果遇到连续的降雪天气,温室顶部的电动卷帘机会被冰冻,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了温室的光照和通风。[1]下雪后,帘子卷不起来,没有阳光光照,作物不生长,温室内湿度增大,作物生病等一系列问题。农户种植作物缺乏科学性,种植部分作物,会整袋肥料往菜畦里施,生怕肥力不够影响产量,或者大量使用农药,作物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益。施肥前应该先对土壤进行检测,测出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推测出施肥结构、施肥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然后根据种植的蔬菜制定出专用的配方施肥方案,对症下药。利用先进施肥方式,如:秸秆生物反应堆、二氧化碳施肥等。杀虫灯可以吸引害虫接近,利用高压电将害虫杀死或者利用毒药将害虫毒死。通过安装沾虫板、杀虫灯的方法可以取代农药。高温焖棚能消除温室内病菌,杀灭虫卵,改良土壤,减少后期农药使用量。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可从源头上减少农药残留和污染,保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要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设施农业自然而然也不例外。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使设施农业取得更快、更好、更加持续的发展,才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和效益优势,才能真正促进设施农业的良好、平稳发展。[2]这就要求,必须认真重视起科研开发,不断加大其力度,使那些设施农业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得以解决,注重利用相关的生物技术开展工作,加快研究开发设施农业的配套技术,比如农用的小型机械设备、温室大棚新型的覆盖材料,加快设施农业的机械化进程。要注重温室大棚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例如节能增温、节水灌溉技术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新品种及后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当今社会,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注重健康问题,饮食健康俨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绿色无公害是人们对饮食的高质量追求。所以,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是设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设施农业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都是专用的,比如生物肥料、生物药剂、生物制剂等等。促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的精准化,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更加的安全、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符合当代人环保、健康、绿色的理念,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与此同时,设施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地膜产生的污染,养殖厂、工厂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的发生,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新的污染,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问题,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不断强化农业生态环保的意识,将这些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并进行有效的解决。

  要加快设施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必须从企业抓起,加大高新技术所占的比例,加快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利用龙头企业,将农户、市场及企业,以合同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技术、生产及销售的一体化,促进设施农业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各地的地域及气候条件,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各地的经济、市场以及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也是有不小差异的。这就要求,在发展设施农业的时候,必须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单纯拿来任一的模式就照搬,在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同时,将实用性和先进性有机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促使设施农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为了使广大的农民受益,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对加快其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加快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从整个农村设施农业的现状来看,其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设施机械化程度不高,对农村设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3]由此可见,大力普及与推广生产科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组织相关的专家人士,深入一线岗位进行指导,运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加快生产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广,通过科技示范的建设作用,加快我国农村设施农业的发展。

  我国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数会不断减少,这一状况下,机械设备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耕作机械,栽苗机械,灌溉机械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施肥设备、灌溉设备等研究的深入,农业工程机械也会在设施农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精准化、智能化将是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设施农业是人类智慧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将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更重要贡献。

  [1]李成梅.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6,(07):184.

  [2]史瑞锋.浅谈我国农业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18.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开发与消费活动而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恶劣气候频繁出现、病虫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恶化,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业活动在承受温室气体带来的极端恶劣天气影响的同时,也向大气中进行着碳排放,随着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CO2、CH4和N2O排放,农业成为地球上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第二大碳排放源。在共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受到的环境压力、能源压力、气候恶化压力之时,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碳减排迫在眉睫。

  要实现农业碳减排,须先明确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排放数量等。学者从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膜使用量、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能源、畜牧养殖等方面对农业碳排放进行了研究。漆雁斌等[1]对农业产值与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碳排放因素进行了分析;胡向东等[2]对中国畜禽养殖业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与分析;黄祖辉等[3]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农业碳足迹;冉光和等[4]探讨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变动趋势;闵继胜等[5]研究了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张广胜等[6]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总量、结构、效率和其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借鉴已有的农业碳排放研究成果,从生命周期思想出发,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进行界定与分类,构建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测算体系,考察碳排放数量变动和结构特征,全面分析农业碳排放源及其影响强度,以期为安徽省农业碳减排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农业中的碳排放活动如下: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以CO2的形式排入大气;水田经发酵产生CH4;牛、羊、猪等动物消化道内发酵饲料时产生CH4,畜禽粪便处理中也排放大量的CH4和N2O;生物质燃烧产生大量CO2等温室气体;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的消耗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化肥、农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过程中还会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与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数量相关的主要有化肥施用量、畜禽养殖量、农药农膜使用量、土壤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等。

  农业碳排放的气体种类主要为CO2、CH4、N2O,在测算中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利用全球增温潜势(GWP)把各种碳排放气体统一折算为CO2e来进行度量:GWP■=1,GWP■=25,GWP■=298。

  进行农业碳排放量测算主要有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和投入产出法(IO)。LCA方法是基于微观产品自下而上的过程分析方法,本研究应用此法研究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

  式中,T为农业碳排放总量,E为每种碳排放活动的数量,Q为各碳排放源的排放系数,GWP为排放气体的增温潜势,i表示各种碳排放活动[6]。

  安徽省2000-2013年度化肥施用量、畜禽养殖量、农药农膜使用量、土壤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农业各种碳排放情况详见表1。

  安徽省2000-2013年农业总产值与碳排放总量变动趋势详见表2、图1。

  整体看,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呈上涨趋势,从2000年的8 534.20万t增加至2013年的9 691.42万t,CO2e增长了13.56%。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动大约呈现3个阶段:2000-2002年呈大致平缓,在8 600万tCO2e/年上下浮动;2003~2007年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2008~2013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年增长速度大致呈减缓趋势。

  从安徽省2000-2013年农业各碳排放源年均排放量结构(图1)可以看出,化肥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最大,年均值在3 531万tCO2e,占年均碳排放总量的43.99%;其次,水田中的CH4碳排放量较大,年均值在1 567万tCO2e,占年均碳排放总量的19.53%;再次,猪的肠道发酵、粪便处理CH4碳排放量年均值在1 068万tCO2e,占年均碳排放总量的13.31%;电、牛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年均碳排放总量的8.12%、6.52%;柴油、羊、农药与农膜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年均碳排放总量的2.39%、2.13%、2.2%、1.8%;驴、马的碳排放量分别约占年均碳排放总量的0.01%。

  根据农业碳排放总量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碳排放密度,这两个指标均能反映农业碳排放效率。每万元农业GDP产生的碳排放量称之为农业碳排放强度,每公顷播种面积上产生的农业碳排放量称之为农业碳排放密度。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系统明确安徽省农业各种碳排放源,测算安徽省农田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与碳排放效率。研究表明:①工业投入品碳排放是安徽农业温室气体最重要的来源,其中化肥生产、运输、施用过程中引起的碳排放在安徽整个农业碳排放系统中所占比重最大。②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与农业发展上升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上升幅度小于农业总产值上升幅度,整体而言安徽省农业系统碳排放处于正平衡状态[7]。③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效率逐年提高,这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及政策宣传、当地生产技术条件,还有农民的低碳意识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针对化肥过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结构问题改进与创新使用技术,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做到“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通过宣传与指导, 改变农民盲目大量施用化肥的习惯,使其重视有机肥、测土配方的使用;继续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氮肥深施等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优化氮肥管理;引导农户通过轮作间作豆科等固氮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育土壤自身肥力[8-10]。

  2)在农业机械方面,财政应优先支持研发与推广节能环保新机具,同时对节能减排作用显著的农机,加大财政补贴支持的力度,以加快节能农机的推广;另外,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使农机器具充分发挥效能,降低农机的综合能源消耗[9-12]。

  3)对于畜禽养殖业,政府应继续强化技术扶持与资金支持,以畜禽粪污处理沼气工程为扶持重心,进一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CH4排放[12]。

  4)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倡导与推进少耕与免耕,可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固碳减排[7,13]。

  5)根据安徽省农业发展实际,适度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减少对化肥、农药、农膜等高碳农业投入品的依赖;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增强农业碳汇能力;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合理的补偿机制、交易机制鼓励农民进行低碳农业生产,可引入CDM机制[14]。

  [1] 漆雁斌,陈卫洪.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农村经济,2010(2):19-23.

  [2] 胡向东,王济民.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247-252.

  [3] 黄祖辉,米松华.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40-47.

  [4]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变动趋势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2):32-38.

  [5] 闵继胜,胡 浩.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2(7):21-27.

  [6] 张广胜,王珊珊.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结构、效率及其决定机制[J].农业经济问题,2014(7):18-26.

  [7] 刘巽浩,徐文修,李增嘉,等.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法:误区、改进与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1):1-7.

  [8] 朱丽君,李布青,施六林,等.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9):123-128.

  [9] 师 帅,陈 红.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影响因素[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6):15-18.

  [10] 代明慧,张红丽.山东省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6):10-13.

  [11] 温铁军,董筱丹,石 嫣.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政策导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88-94.

  [12] 赵其国,钱海燕.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609-1614.

  2013年是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产品创新的丰收之年,省联社先后推出了“三卡”(金融IC卡、便民卡和公务卡)和“三行一通”(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缴费通)。这些新产品的推出,标志着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正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2014年是党中央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的开局之年,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大发展,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些认识。

  把握经济增长放缓和利率市场化大趋势的挑战,推进综合化经营,努力打造电子化服务平台。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期逐步进入到调整转型期,结构调控力度加大、经济增长放缓已是大势所趋。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市场信贷需求总量相对减少,加之推进利率市场化,信贷利差也会越来越少,这就迫使银行业在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即推进综合化经营。综合化经营就是围绕客户财富管理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我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发展给社会和个人累积了大量财富,市场对财富管理、财富增值的需求日趋旺盛。近年来,很多商业银行基于“财富管理”的思路,整合各项传统业务,为客户提供了涵盖现金储蓄管理、债务管理、风险管理、保险计划、投资组合管理、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等各方面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将银行打造成一个金融“百货商店”,这是未来银行业在竞争中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快电子银行服务平台建设,利用新型电子化产品和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把握差异化竞争大趋势的挑战,推进品牌战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差异化竞争是当今世界金融业竞争的大趋势,随着国内金融进一步开放,也必将成为我国银行业之间竞争的必然趋势。实施差异化竞争就是要通过强化品牌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银行业业务趋同化和竞争同质化问题。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自身的品牌定位,着力研究和打造经营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和管理集约化的“三化”战略。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坚持以服务“三农”为自己的战略定位,在特色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上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品牌优势。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这一市场定位和品牌战略,更要着力转变发展增长方式,在保持适当增长速度和规模的同时,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加以推进,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应对大趋势所带来的挑战。

  把握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趋势的挑战,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与同行业比,客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以湖南为例,主要表现为:一是产品单一、功能不全。针对特定客户群的各类特色卡种还比较缺乏,卡功能还基本局限在金融领域,没有将银行卡的功能延伸到客户的工作、生活、审美、个性展示等各个方面。二是渠道不宽。自助设备品种还比较单一,缺乏功能齐全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在便捷性上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电子支付功能还比较欠缺。三是电子银行替代率低。目前湖南农信社的电子银行替代率,如果算上ATM交易,是12.6%;如果不算ATM交易,就只有0.84%,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市场份额很小。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和判断,近年来,湖南农信社积极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主要表现为:一是福祥卡产品系列基本形成。目前,湖南省农信社福祥卡产品齐全,发卡量、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三卡”发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3年末,全省已累计发行借记卡2752万张,卡存款余额达747.26亿元,累计发行贷记卡40245张,实现银行卡(含便民卡)总收入7.03亿元。二是电子银行体系初具雏形。自助银行机具不断丰富,全省已布放ATM1733台、CRS818台,招标引进了存折补登机、发卡机、查询机、助农服务终端等新型自助终端。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已正式推向市场。三是业务功能不断拓展。“缴费通”业务在柜台、ATM、POS、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全面开通;银联在线支付、支付宝快捷支付等电子支付功能运行良好;推出了“电子地图”等便捷的电子服务工具。四是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自助设备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增强了对自助设备的远程监控能力;建成收单业务行内管理系统,加强了对收单业务的电子化管理水平;建设贷记卡欺诈交易侦测系统并即将投入使用,严格监测贷记卡欺诈交易。五是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环境更为宽松。通过与银监部门沟通,湖南已全面开放各法人行社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离行式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开办的资格准入,将现行的逐家报批制改为报备制。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发展迅猛,尤其是粮食作物大部分地区从耕作到收获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此相比,植保机械则相形见拙。尽管过去的“跑、冒、滴、漏”已显著改观,“工农-16”也基本退出市场。但是,目前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仍然以人背小型机械为主。在“耕、种、肥(施肥)、保(植保)、收”整个生产过程机械化中,植保机械是相对落后的[1-4]。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特点、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以及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轻简化中小型机械仍将是主流,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更加环保的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人背机械”到“机械背人”是必然趋势。

  1.植保机械的作用对象即农作物病虫草害复杂多变,制约了植保机械专业化发展

  病虫害种类多并且发生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植保措施的多样性,病虫害偶发、突发、大发、小发等不一,不同于作物的耕作、收获等那样的简单一致。病虫害防治,难以规律性、统一化机械作业,也难以由缺乏一定植保技术和知识的农民独立担当。近年来虽然各地建立了一些不同组织形式的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但专业化程度很低,与机械收获那样的专业化相差很远。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结合构成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尽管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但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后,土地公有私用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个体小规模生产。在这种经营体制下,很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粗放生产难以根本改变,大型植保机械缺乏市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是决定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为了减少农民,就必须有大量的农民走向二、三产业。但是,二、三产业的容纳力也是有限度的,转移农民就必须扩大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反过来又必然侵占农业发展空间。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8年8年间,全国共减少耕地833.33万hm2,年均减少104.17万hm2,距离1.2亿hm2“红线。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且越来越突出,根据中央现行政策,以户为单位土地承包关系将长期不变,这就意味着,小规模生产经营将长期存在。农村劳动力状况和农业的生产方式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制约大型植保机械的应用。此外,如前所述,由于植保工作的特点,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难以顺利发展,也影响大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因此,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小型植保机械仍将是主流,实现植保机械轻简化符合生产要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降低劳动强度的要求更为强烈。新生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对促进先进生产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轻简化植保机械可能更受欢迎。如轻便型、操作更加简化的电动喷雾器、烟雾机等,如果施药效果、工作效率能够等同于或优于机动弥雾机,则前者更有市场。

  从发达国家的植保机械发展历程看,今后我国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植保机械从“人背机械”到“机械背人”是其必然,而且将表现三大趋势:一是大型化,小型机械将逐步被中型、大型机械所取代;二是综合化,单一功能的机械将被多功能机械所取代;三是智能化,传统机械将逐步被数控化、信息化智能机械所取代。这可能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我国是农药使用大国,由于施药器械和技术落后,农药的利用率很低,只有10%—30%,与发达国家50%的利用率差距很大。改进施药机械或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对于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意义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将更加重视,对一些用药较多的作物如冬枣等,针对性地研制保护性施药机械,如果能将大量喷施后多余的药液进行回收再用,必然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这类作物用药次数多,药剂价值高,施药量大,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

  总的来说,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动植物安全的重视,世界各国对农药的使用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农药使用技术不断向低量、精确的方向发展,以确保农药在限制的用量范围内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农药使用安全法律更加强调对农药使用者的安全保护,减少人与农药直接接触的机会。这些要求促进了植保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完善。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但农产品的产量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农药残留超标事情经常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作物在种植与生长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对其进行保护。使用的植保机械作业效率低、性能差,农药使用技术仍停留在大容量、大雾滴喷雾技术水平上。因此,研究设计制造具有自主产权的植保机械,解决植保机械的增效、雾化和漂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赵明宇,王英姿,邱立春,等.我国植保机械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机化,2004(3):37-38.

  1.农业新政策的贯彻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农村统计调查工作者而言,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应对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追求线.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提出新的内涵。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跟踪高效农业、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时做好相应的统计监测工作已经成为农村统计调查专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项任务。

  3.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村统计调查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更加复杂,农村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调查对象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另一方面农民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和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有所降低,调查难度加大。对于农村统计调查工作而言,应进一步创新调查方法,完善调查手段,增强调查本领,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水平。

  1.统筹兼顾,精心组织,整体推进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省统计局、省农普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农村统计调查各项职能,继续做好农业普查和常规农村统计调查工作。

  2.以农业普查为契机,狠抓年定报的基础工作,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客观分析农业普查数据与常规农业年定报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原因,针对农业年定报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规范化要求。强化年定报基础工作,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3.以农业经济核算为龙头,认真开展农业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继续做好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新的农业发展速度工作,按照规范化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农业经济核算调查、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统计以及畜牧业产量调查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水平。

  4.加强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分析。按照*市统计局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办法的要求,研究制定我市农村统计主要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并按照评估办法要求,认真做好我市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分析工作。

  5.积极做好统计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度开发应用统计调查资料,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层的统计基础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应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1、做好基层调查员的思想工作。通过不断加强与基层调查员的沟通交流,要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增强做好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调查员的业务素养和工作技能。通过精心组织业务培训,使基层调查员熟悉抽样调查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工作要求,从而具备开展本专业统计调查的基本素质。

  3、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统计流程。努力确保已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比如农村抽样调查网点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数据质量评估制度、访户制度、台帐制度、调查网点联系人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从而有效规范基层统计工作流程。

  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是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提升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适应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需要。通过深入基层检查指导,一方面可以引起调查员对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调查员的责任心,防止调查员不深入调查点开展调查,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基层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创新点,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区县统计局、农调队应积极做好与市统计局的沟通交流工作,加强数据管理,认真做好农村统计主要指标数据的核实工作,并及时上报评估报告。现将我市农村统计主要指标数据(仅限上级统计部门下管一级的指标)核实的有关要求作如下规定:

  1、主要农产品产量的核实。对有抽样调查的农产品产量应与抽样调查数据一致,对于没有抽样调查数据的农产品产量,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数据一致,或与评估后的数据一致。核定的依据是《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SA)》和《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S)》。有抽样调查数据,但未使用的,一律按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更正。

  2、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核实。一是要通过宏观核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要与本地农村经济增长形势协调一致;农村居民来自农业收入要与农产量增长和其他实物量增长逻辑上一致。二是要加强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评估,收入来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要逻辑上一致。三是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数据要客观、实际地反映出农业生产和市场的形势。首先应考虑种植业产品产量、畜牧业生产和渔业生产的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其次要考虑农产品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三是要核实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是否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情况相符。

  3、主要农产品价格及指数核实。重点检查评估代表品的代表性以及缩减指数的科学性,主要核实依据是《农业产值和价格综合统计报表制度(SM)》。

  4、农业产值、增加值和发展速度核实。可比价农业产值增减趋势应与对应的产品产量增减趋势一致。特别要注意对各业产值中影响较大的农产品产量进行增减趋势核实。在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新的农业发展速度工作中,要求季度产值、增加值按大类缩减即完成SM401表的填报工作,年度产值、增加值按中类缩减。一般情况下,增加值的可比价增长速度不应高于相应的现价产值的增长速度。特殊年景,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产值增长速度时需具体说明。

  根据农村统计数据审核评估要求,建立农村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主要评估内容如下:

  1、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评估。各区县在对原始资料和数据处理进行审核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检查。

  ①样本结构代表性评估。首先要与上年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其次再与总体(主要是农业普查数据)及全面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要求差异率在5-10%。若差异较大,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样本数据进行重新核查。

  ②样本趋势代表性评估。将本期调查的指标结构关系与前期调查的指标结构关系及全面统计的指标结构关系比较。要求趋势基本一致,若差异较大,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样本数据进行重新核查。

  2、调查工作质量评估。工作质量评估是通过基础工作检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对报表制度、调查方案和基础工作操作规程等执行情况,对数据采集、编码、录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以对调查数据的可信度做出判断。

  3、报表数据逻辑关系评估。审核评估采取县区级自审,市级复审的办法进行,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据实更正。

  4、趋势分析评估。一是根据增长趋势进行评估。下级向上级机构上报年定报资料的同时,对增速过高过低的指标,要重点说明经济现象的原因,要具体到样本单位情况。二是对于定期开展的统计调查数据,对调查年报资料可根据进度调查进行评估。利用季报、半年报及前三季度报表与年报中相关数据指标进行比较,增减趋势是否合理,是否有根据,从而对年报数据进行趋势方面的评估。

  5、有关指标经济关系评估。根据相关经济理论确定的指标间经济关系的变动验证调查资料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通过计算经济指标并与往年比较,对年报数据进行审核评估。比如价格季节变动趋势等。

  6、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验证评估。农村统计调查资料应与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资料进行验证评估。

  7、对原始数据中偶然因素、特殊因素、不可比因素的评估。一些异常的调查数据出现,往往不具代表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性的认识和判断产生误导,原则上应尽可能在全面掌握当地这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按总体平均水平考虑折算标准,无法掌握总体情况的通过评估酌情折算处理。

  8、外部因素变动影响的评估。农村统计调查的主要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和幅度除了与宏观环境有密切关系外,往往更直接地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措施、报告期的自然气候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政策措施方面,如粮食直补措施是否落实到户;劳动力培训和组织劳务输出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引导和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和效果;政府组织对“三农”实际投入增减变化情况等。各地要能够从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对农村统计调查的主要数据的增减变化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在自然气候方面,主要分析评估有无受病虫害、灾害性天气、洪涝等大的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据此分析判断相关调查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脚注信息